中國香菇產業發展思考
編者按:為推動海峽兩岸香菇產業的發展,促進技術、產品和市場的深入交流,海峽兩岸菇業聯誼會、湖北省食用菌協會及浙江省食用菌裝備協會經過多次探討決定于1月10-14日舉行海峽兩岸菇業聯誼會2019兩岸香菇產業產地交流研討會。截至14日,為期五天的交流活動即將圓滿落幕,考察團先后前往湖北三里崗香菇市場、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泌陽縣香菇市場、湖北鄖陽香菇小鎮、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如意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觀考察與交流?;顒又校{兩岸菇業聯誼會秘書長韓省華作《中國香菇產業發展思考》一文,現轉載全文以饗讀者。
一、中國食用菌產業已經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工廠化。產業蓬勃興旺,地方政府重視,以鄖陽縣的扶貧模式為例,香菇產業或許是最好的,但其未來發展情況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經營。在此,我們要為裕國菇業的雷于國先生鼓掌。
二、產量是否過剩,中國多少香菇為宜?我曾在國內外一些食用菌產業發展會議上提出過這個問題。1978年中國食用菌產量5.6萬噸,2017年3750萬噸,增長了約700倍,比任何行業都快。因此,同等質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現在不超過40元,而同等貨幣如今至少2000元。這是技術提高、資源消耗 、產量過剩的必然。
中國是食用菌產量大國,也在走向消費強國,人均年消費15公斤鮮菇左右應該問題不大。歐洲人均消費也不過0.5千克左右,中國每年進口大豆8000萬噸,食用菌產量4000萬噸,有人提出如果我們把食用菌產量的20%轉化成糧食,就可以為中國政府節省10%的大豆進口。所以主張把食用菌當做食品消費是對的。那么多少量合適呢?我個人認為5000萬噸為宜,不能夠超過6000萬噸!因為我國2017年的糧食產量是5億多噸,肉類6800萬噸,食用菌已經占領了有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導地位,也要其他農產品能夠協同發展,共同處理好農業產業結構的關系,再無休止地擴張肯定會導致產能過剩了,就是再擴大內需,也無濟于事。當然,國際市場會接受更多的中國菇,這個就是我說還有1-2000萬的余地。
三、技術、商貿、政府與民間的產業交流。香菇生產的技術已經不僅僅是微生物技術、生物學工藝了,已經拓展到了設備機械、物聯物流、電子商務以及小鎮建設的層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行內外人士的認可。那些強調單一技術的話語正在被邊緣化,開口閉口說自己技術先進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產業發生了變化,有技術還得有文化。
四、老產區應當向新產區學習,新產區有必要關注和幫助老產區。從產業角度說,古往以來依靠香菇產業為經濟來源的是老產區,以改革開放以來說,連續生產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產區。新產區發展起來靠的是老產區的技術人力資源和老祖宗留下的產業名氣?,F在,新產區起來了,老產區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當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氣的,但是事實是后來居上。真誠希望老產區走出家門,學習新的技術與模式,也建議新產區的同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支持老產區更新。這個話題是空中對話,因為要政府重視,我個人愿意做個橋梁。
五、此次是我組織與臺灣同行的交流,大陸聞訊參與了差不多對等的人員,臺灣同行先進的技術也給了我們啟示。他們把木屑加工成顆粒狀,而不是片狀就是他們幾十年經驗的總結等,“資源共享、協同發展”是兩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來源:易菇網